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吉林市人才市场暂行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9:06:44  浏览:86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人才市场暂行管理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才市场暂行管理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振兴我市经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保证人才市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入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单位及要求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人才市场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平等竞争、互利互惠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才市场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的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各级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级人才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在业务上要接受上级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的指导。
第五条 人才市场业务范围:
(一)收集、储存、传递人才信息;
(二)举办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
(三)组织招标招聘工作、并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四)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余兼职服务和人才借调工作;
(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承包、租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
(六)为交流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办理签证手续,并监督合同的执行;
(七)开展人才、智力流动有关政策的咨询;
(八)承办委托的各项人才、智力交流工作。
第六条 人才市场的服务对象:
(一)愿意流动并符合流动政策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辞职、辞退、解聘、待聘及社会闲散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三)愿意从事兼职服务关符合兼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愿意从事技术服务的离、退休科技人员;
(五)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自学成才人员;
(六)愿意勤工助学的大中专学生;
(七)提供或需求人才、智力服务的单位以及个体专业户;
(八)要求从外省外地区流动到我市的专业技术人员;
(九)其他自愿要求进入人才市场流动的人员。
第七条 进入人才市场要求流动的人员都必须持下列证件到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
(一)外地要求到我市工作的人员,凭本人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来信登记的需填写本人简历,并附上述证件的复印件)。
(二)市内要求流动的在职人员,凭本人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三)有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和居民身份证。
(四)离退休人员凭离退休证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学历证明。
(五)兼职人员利用工作时间须凭单位介绍信和本人工作证,利用业余时间凭本人工作证(需向单位备案)。
(六)社会闲散人员除凭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外,还需有户籍所在地街道、镇(乡)证明。
第八条 单位委托人才市场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须持单位介绍信、招聘简章、法人代表委托书和营业执照及有关证件,到人才市场进行登记。
第九条 人才市场根据流动人员的不同现动形式,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条 人才市场对停薪留职、带薪留职、有偿借调、兼职服务等实行合同管理。经市人才市场签证备案的,人才市场为其承担法律责任,保护当事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在人才市场活动中发生的人才流动争议,由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进行调解,调解无效时,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可根据需要和当事者的需求,以中介人身份向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二条 人才市场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有中专以上学历和没有学历但取得了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各类人员。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组织实施并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1989年5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曼苏丹国政府贸易协定

中国政府 阿曼苏丹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曼苏丹国政府贸易协定


(签订日期1981年10月14日 生效日期1981年10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曼苏丹国政府,为了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贸易关系,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同意根据两国现行法律和规章,努力发展和增加两国间的贸易额。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根据两国现行法律、规章,对商品进口、出口许可证的发给、发给手续、关税、捐税和商品进口、出口、过境、存仓、转船的海关手续,以及对缔约一方的船只进入、停泊和离开另一方港口,在捐税、费用、服务方面,均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本条中规定的最惠国待遇不适用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给予或者将来可能给予任何邻国的优惠和便利。
  (二)阿曼苏丹国政府已经给予或者将来可能给予任何阿拉伯国家和邻国的优惠和便利。

  第三条 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应按照各自国家现行有关法律和规章进行。

  第四条 缔约双方同意,根据本协定进行交易的商品以双方同意的可兑换的货币支付。

  第五条 缔约双方同意相互在对方国家举办商品展览,并在各自法律和规章许可下给予对方举办商品展览的各种便利。

  第六条 本协定自缔约双方相互通知履行完毕各自的法律手续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在期满前三个月,如缔约任何一方未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修改或废除本协定,则本协定的有效期将自动延长一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协定于一九八0年十月十四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阿曼苏丹国政府
  全  权 代  表          全 权 代 表
  外 贸 部 部 长          工 商部大 臣
     李 强            穆罕默德·祖贝尔
    (签字)              (签字)

广州市偿还外汇债务基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偿还外汇债务基金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办法
第一条 为增强我市承受外债能力,根据我市借用国外贷款的项目要严格执行自借自还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广州市外汇债务偿还基金(以下简称“偿债基金”)。
偿债基金在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设专户。由市计委负责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条 凡需向国外贷款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项目单位在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切实落实还款责任;在组织项目实施时,制定归还本息计划。项目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协助和督促按期还贷。
市计委对偿债基金的征收工作实行管理、监督。
第四条 偿债基金的构成:
(一)每年从市政府统筹留成外汇中划出一定数额的外汇额度。
(二)项目单位从投资和收益中提取外汇或用作购买外汇的人民币,存入市偿债基金专户。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按以下比例提取:
1.贷款期限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三年以下(含三年)的,应提交贷款总额的5%;
2.贷款期限四年至六年(含六年),提交贷款总额的6.5%;
3.贷款期限七年至十年(含十年),提交贷款总额的8%;
4.贷款期限十年以上至十五年(含十五年),提交贷款总额的4%;
5.贷款期限十五年以上的,提交贷款总额的3%。
对筹措资金确有困难的项目,经市计委核准后,可先按以上比例的50%提交,其余逐步分次交足。
(三)市计委按本规定收取的担保费。
第五条 一九九一年以前借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买卖方信贷的项目单位,按一九九○年底的外债余额的1%计算,并于本办法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一次性补交偿债基金。
第六条 偿债基金的收取办法:
(一)从市政府统筹留成外汇中提取部分,由市计委在年度外汇收支计划中安排并存入偿债基金专户。
(二)从各贷款项目中提取部分,按贷款来源分别提取。凡借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买卖方信贷的项目单位,应按每笔贷款期限,计算出应交偿债基金金额,列入总投资,并在签订转贷协议之前,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国外资金、国内留成外汇以及其他外汇中提
取,或在用人民币购买等额的调剂外汇中提取,存入偿债基金专户。
(三)担保费部分。凡市属金融机构提出要市计委为项目提供反担保的,反担保费从金融机构收取项目单位的担保费中扣交;凡属中央主管部门要地方计委作保的,由项目单位负责缴交担保费。
市计委收取的担保费,是按担保总金额(开始还款后按余额)的0.5%计算,并存入偿债基金专户。担保费属市所有,不予退回。
第七条 各金融机构办理国外的转贷款,须凭市计委出具的同意贷款证明,方可办理转贷手续。
第八条 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国际商业贷款,由发放单位自行偿还。保证项目单位归还贷款的具体做法,由各金融机构参照上述办法自定。各金融机构发放国内外汇贷款和归还办法,由各金融机构根据本系统的上级规定精神自定。
各种形式的外汇贷款,由金融机构或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的经济实体负责担保。
第九条 偿债基金的使用:
(一)各项目单位缴交的偿债基金及存款利息,归原单位所有,在项目单位最后一次偿还外债本息时办理清理结算退回手续。
(二)借用外债的项目,如因客观原因,出现不能如期投产、达产等特殊情况,经项目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的,可向市计委申请使用偿债基金。如申请使用的偿债基金超过该项目原上交的偿债基金的,超过部分,按当时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三)在市偿债基金专户中没有存款的单位,原则上不能申请使用偿债基金。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申请使用的,须经严格审查,并报经市领导批准。同时,在保证偿还的情况下,实行有偿使用,由借用单位和市计委签订借款协议,在规定期限内,连同借款本息一并归还,并存入偿债基金
专户。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计委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凡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1990年10月2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